发布日期

原创  张志强,等 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 

 

作者:张志强,肖国华,熊永兰,欧阳峥峥等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同时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四川是经济大省、旅游大省、消费大省等,疫情对旅游业、餐饮娱乐业、零售业、投资出口等服务领域均会产生较大影响,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也基本停滞。因此,针对全国的共性情况和四川的个性情况,为保障四川经济与社会发展继续行稳致远,谨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1:加快发展包括大数据和区块链在内的数字经济

 

        从疫情防控看,需要发挥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早发现、早隔离、早管控,而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踪、可监督,预计必会得到全国日益广泛的应用,四川可以争取率先发展。

        从经济发展看,需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首先夯实包括5G实验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大数据和区块链的产业园区和协同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公共数据资源,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探索数据交易和金融科技的发展。

        同时,建议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电子政务功能,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的研发应用,开发“线上替代”方式,推动我省加快成为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强省。

 

建议2: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面对生物安全态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建议四川尤其是成都市聚焦功能区建设,在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做好高端产业增量,加大培育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聚焦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加快新型疫苗和生物化学新药研发生产,依托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加快抗病毒药物等创新药物研发,发展体外诊断设备、检测试剂和智能医疗器械与软件研发,推动一批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同时,组织专业人才、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发展。

        结合四川省资源、区位条件、文化特色等实际,大力培育“三医融合”(医学、医疗、医药)大健康产业生态圈,聚焦互联网和数字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营养保健等领域,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加强健康产品开发、综合性专业化健康服务,探索医养结合、健康旅游、互联网智慧健康等大健康产业新业态。

 

建议3: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大契机,加大对交通、网络、能源等行业的投资与建设,以尽快稳定就业、刺激需求,并通过较长的产业链拉动整体经济向好发展。一是加快建设以高铁、城铁、高速公路为主要方式,以水运、航空为辅助方式的立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加快建设泛在先进的网络体系和高速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多网络融合发展,提高网络覆盖率;三是优化建设能源基础设施和输配保障体系;四是健全包括双城经济圈互通应急管理系统在内的防灾减灾防疫减疫等基础设施体系,以及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市政管网;五是及时启动储备项目开工建设,如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

 

建议4:适当发展汽车产业,优化房地产业调控政策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心态发生变化,倾向于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增强私车购置意愿。此时若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将增加汽车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可以适当采取对车企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给予税收缓缴和临时性短期融资等帮扶政策;释放汽车消费潜力,重点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优惠贴补。

         对于房地产业这一产业链较长的传统支柱行业,可以结合全省一干多支和成都东进南拓的规划,在“房住不炒”原则的前提下,摈弃“一刀切”的限购政策,优化政策的精准性,满足改善型购房需求,适度放宽贷款及公积金政策。同时,可以考虑在2020年第一、二季度给予房企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对资金链吃紧的房企提供短期融资便利条件;通过短期减税降费等政策帮助房企应对困境;积极引导房企重视线上销售方式和渠道。

 

建议5:出台定向减税等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与措施

        根据《2018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8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22868.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6.2%,比2017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7.1%,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但是,市场主体整体能力较弱,中小企业占比较大,并且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比重高于经济发达省市10个百分点以上;另外,四川民企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存在“短贷长投”的财务风险。

        目前新型肺炎疫情已经对服务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延期开工使得制造业的供应链被打乱,也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更明显。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对于稳就业、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比如,延缓五险一金的缴纳、酌情对受灾行业进行定向税赋减免、对服务行业的消毒防疫进行补贴,为中小和实体企业提供相对宽松的专项贷款,在能源、交通、物流等方面给予政策补贴,疫期的企业订单索赔建议能够按不可抗力来认定,评估行业受损情况并对企业进行就业补贴。

 

建议6: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全面稳就业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疫情发生导致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一系列影响将导致就业矛盾突出。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就业就是稳民生。一方面,应准确评估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重点加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稳就业系列政策,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适应网络消费、在线服务、宅经济等新型服务行业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精准掌握务工人员信息,不断加强与省外劳务对接,将线下活动转到线上,确保全省劳动力有岗位、有组织、有保障的及时安全有序返岗务工,保持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建议7:抓紧研究出台疫情之后文旅产业恢复、发展和振兴政策

        四川是文旅产业大省,在2018年,四川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75亿元,已经迈入旅游“万亿级”产业集群俱乐部。此次疫情对四川文旅产业也产生重大影响。从此前全国各省市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春节期间,16个省市春节接待游客数量超2000万人次,四川接待游客人数最多,达到8247.29万。为了尽快恢复、发展和振兴四川的文旅产业,需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制定促进文旅业恢复、发展和振兴计划,采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适当财税优惠政策等措施、促进旅游业共同体建设、设计推出旅游长期产品等。

发布日期